基层内控数智化,是基层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的重要场景,是基层数字社会的重要支撑。2019年,海宁市上线了乡镇级经济活动领域全覆盖的内部控制信息平台,截至目前,试点单位许村镇已有超过 40亿的资金纳入平台进行管理,累计共完成工程项目支付审批 22 亿元以上。通过内部控制信息化‘新型标杆’ 建设试点,许村镇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对经济 活动全业务覆盖、全环节管控、全过程留痕的内部控制信息平台,落地‘执行网’、扎实‘监督网’,同时不断探索‘创新网’,筑牢镇村两级内控‘风险墙’。
——《中国会计报》
乡镇作为一级政府,是各项财经政策法规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乡村振兴的“前线堡垒”。乡镇内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乡镇街道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实现内控数智化,是进一步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浙财会〔2015〕24号)的重要工作,引入数字思维,将内控规范与数字化改革要求相融合,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谋划推进基层风险防控工作,着力打造基层整体智治体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平台设计规范、便捷、智能
设计形成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拆迁管理、债务管理、决策分析等 10 大支撑系统,实现对全镇核心经济活动和主要业务活动的全生命周期覆盖。
打造闭环管理实现最多跑一次
各类事项申请与审批、工程项目、拆迁项目的管理、经济合同的审查、报销支付、资产入库等,均实现线上管理,数据自动归集、环节自动关联,实现内部经济活动管理最多跑一次。
全流程监管有效破解工程管理难点
开发设计“工程管理”模块,对工程项目从立项—招标—登记—合同—付款—变更—验收—结算—竣工决算—移交等实行全流程管理,付款核查一键完成,验收材料自动归档,各环节均实时关联可查询。有效解决了工程先开工后补手续、规定限额以上未进行公开招标、结算与施工变更相互脱节、造价结算审计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前置式审批管理让监管更具“人情味”
通过事前审批功能模块,前移审批端口,把规则提前告知一线业务经办人员,让信息化平台中的管控规则成为拦住违规行为的第一道关卡,杜绝因为工作人员不懂规则而产生的违规行为,同时借助事后关联事前审批一键生成报销单据的功能,在实现监管的同时让财政服务更贴心。
监督管理有效掐住“微腐败”的“咽喉”
通过全聚焦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实现过程监督可控、项目全覆盖监管、隐蔽工程无所遁形,有效掐住了“微腐败”的“咽喉”。
第一级平台服务于乡镇街道。从经济效益来看,通过规范一线操作,可以从源头减少甚至堵住常见违规、低效资金使用的情况,降低基层行政运行成本,合理控制基层非必要支出,提高整体资金绩效。从社会效益来看,提升基层财政所(办)的管理水平,减轻审核压力,从资金角度辅助基层领导干部决策,有助于规范基层财政体系,打造基层廉洁政府,为乡镇街道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乡村振兴赋能。
第二级平台服务于市财政局、审计局、纪委监委等相关部门。从经济效益来看,通过数据互通,畅通各相关部门与基层的资金监管桥梁,统一监管标准,形成市-乡镇(街道)-社区三级联动规范化与联动监管体系。从社会效益来看,提高财政监管效能,从资金监管视角防范基层合规风险,满足公众对地区财政资金投入与监管的预期,助力清廉海宁建设,提升全市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形象。-乡镇(街道)-社区三级联动规范化与联动监管体系。从社会效益来看,提高财政监管效能,从资金监管视角防范基层合规风险,满足公众对地区财政资金投入与监管的预期,助力清廉海宁建设,提升全市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形象。
风控内控信息化建设 实现了4大板块“对外投资活动+内部经济活动+内部审计管理+关联企业监管”线上规范化管理。实现风险智能预警,建立审计大数据模型,实现在线审计。
充分运用“互联网+制度”等手段,打造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全业务覆盖、全环节管控、全过程留痕的内部控制管理平台,实现了经济活动的“在线审批”“在线监管”。
打造浙江省乡镇内控体系建设独山港样板,由人为控制转变为系统控制,由财务控制转变为全过程控制,由个别控制转变为全员控制。
衢江区财政局不断创新内部控制方式方法,在制度、执行、管理、监督 4 个方面下功夫,深入开展乡镇(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