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浙江省海宁市财政局 2023/04/26
浙江省海宁市财政局针对镇村监管 “难落地”等问题,做深做细基层财政“颗粒 度”,构建“基层整体智治体系”,深化镇村 两级财政监督,以数字化为手段,以长效监 管为防线,以内控制度化建设为保障,纵深 推进镇街内控建设工作,激发基层治理新 活力。
打造“标准化”业务规范
海宁市财政局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 塑业务流程,为深化推进镇村两级“基层整 体智治体系”打好扎实基础。
一是高标准搭好内控体系组织架构, 成立内控委,形成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 导具体抓、部门领导配合抓、层层抓落实的 组织架构,于2022 年3月高标准完成全市 所有镇街的内控体系建设。
二是全方位重构“2+6+8”内部规范化 治理制度体系,形成以《财务管理办法》《内 部控制管理办法》为核心,内嵌“重大事项 集体决策、风险岗位互为制衡、关键业务事 前审批、费用事项分类报销、权力运行全程 监督、项目执行绩效监控”6 大核心机制, 实现8类经济活动全覆盖的“标准化”内部 管理制度体系。
三是全流程建立内控指引基本框架, 组织成立专家组,从政策收集、标准拟定、 指引评审和体系验证 4 个环节入手,聚焦 乡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土地收储等重要 经济活动,找准“政策”与“内控管理”结合 点,健全内控指引基本框架,出台《海宁市 镇街内部控制指引》,梳理出102个基层风 险点,绘制成 39 张流程图,成功帮助基层 建立起“行动有指导、操作有标准、风险有 提示”的规范性内控运行机制。
构建“数智化”内控体系
海宁市财政局依托数字手段,打造了基 层覆盖率100%的“数智内控大平台”,以“三 个首创”高质量完成镇街内控信息化建设。
首创将债务等领域纳入内控系统,风险 防范能力不断增强。把债务、征迁等高风险 领域纳入内控系统管控,以“大数据”管人、管 事、管钱、管风险。截至2022年底,纳入各镇 街内控系统的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达115亿元、 征地补偿资金4.2亿元,实现动态化更新、节 点化展示,违纪违法案件有效减少。
首创将村级小额工程纳入内控系统, 群众改革获得感不断提升。针对“微腐败” 治理难点和痛点,运用内控信息化方法,率先实现把村级小额工程纳入管控,打通联系 群众“最后一公里”。内控系统累计为“虚构 征迁面积骗取社保”等6起“微腐败”案件提供依据,有力打击了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
首创将镇街国企纳入内控系统,规范 化管理水平不断升级。把国企纳入内控信 息化系统,助力清廉国企建设。截至2022 年底,全市镇街共计93家国企全部纳入各 自内控系统,涉及资产1261.1亿元,2022年 度审批资金26.8亿元,国企管理效率和竞 争力持续升级,全市AA级国企从2021年的 14家发展到2022年的20家。
织密“长效化”监督防线
海宁市财政局创新数字监管平台,逐步 构筑起拥有足够制度支撑和数字化工具保障 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监管体系。
一是高效搭建海宁市“内控驾驶舱”。 以“一盘棋”格局,建设“市、镇、村”三级全景式“内控驾驶舱”,搭配统一标准的数据池, 业务指标能够不同维度、不同深度抓取,抓 取的大数据直接形成可视化、形象化的分 析报表、监管报表,镇街内部经济活动潜在 违规及风险事项可及时预警反馈,基层内 控筑起坚固的“智慧防火墙”。
二是协同构建公权力运行监督体系。 通过与市纪委双线协同,对基层政府在 “人、事、物、财”等重要事项权力运行的全 过程进行数据采集,构筑起“数据全面共 享、部门全线联动、项目全程跟踪、预警及 时生成、整改迅速到位”的公权力大数据监 督体系,试点街道对51个项目进行公权力 运行追踪,动态监督链落地生效。
三是以评促建内控管理长效机制。常 态开展单位自查、镇街互查、市级抽查等循 环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谈 话”等方式抽查评价基层内控管理情况,对 被评价单位从内控报告填报质量、内控机制 健全和经济活动内控流程执行3个维度排查 风险,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落实,真正做到 以评促建,源头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海宁市纵深推进镇街内控建设,是服 务助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 范区、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和推进清廉财 政建设的微观触角和生动实践。
下一步, 海宁市将加快与“浙里基财智控应用”等衔 接,让数智充分赋能镇街财政管理现代化, 加快构建基层财政精准智控源头治腐体 系,为全国基层财政管理提供标志性的“浙 江经验”和“海宁智慧”。